1)第130章 编制问题_南明大丈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为了能够尽快在汝宁站稳脚跟,争取百姓的支持,正月初三刚过,高二哥幕下的官员,便开始投入田亩清算和分配的工作之中,以便在春耕之前,完成一些田亩的分配。

  现在许多田地已经错过了冬小麦播种的时间,便不能再错过春小麦的播种了。

  粮食即是人心,田地就是家园,高二哥想不出有什么比分地,更能拉拢人心的办法了。

  汝宁城门附近的告示墙前,挤满了近百名看通告的百姓,有识字的人摇头晃脑道:“威武将军兼豫南兵备道、汝宁镇守告乡绅父老,中州战乱,累及汝南,使得百姓流离失所,田地荒芜。高某为恢复汝宁民生,特招募百姓屯田,普通人家每丁五亩,赋税两成,三年后降为一成,军户每家多给十亩,免赋一年,生员给田二十亩,免赋一年。另规定私田,田赋为一成,官田租金为两成,乡绅土地清算,隐瞒不报,视为荒田,佃户租种私田,乡绅收租不得高于田亩收获三成~”

  分田减赋的消息,去年就传了出来,已经有了预热,但百姓听了还是高兴异常,欢心不已。

  一名魁梧的汉子听完,懊悔的一巴掌拍在脑门上,“臭婆娘见识短,早知道老子就从军,不仅多分十亩,还能免赋一年~”

  旁边不少汉子也都懊悔起来,后悔去年募兵的时候,没有赶来应募。

  这一次高义欢的免税和减税力度都不是很大,毕竟今后要打仗,花钱的地方太多,而他这次虽然有些减免,但其实田亩清算和分配之后,汝宁的赋税,不仅不会减少,反而还会增多。

  这是因为原本不交赋税的藩田将要交税,士绅隐瞒不报的土地也被清理出来,重新登记,开始纳税。

  其实明朝的三饷只不过占到明朝田地总产量的10%,使田赋增加到田地总产量的20%,这样的征收水平并不高,而且满清以这种税率水平征收并没有引起普遍的反抗。

  大明朝廷自然是对三饷进行过计算,觉得百姓能够承受之后,才下令征收,并不是一拍脑袋肆意决定,每次加多少,都是经过计算。

  如果账面上都算不通,执政的大臣岂不是白痴,他们敢开征,自然是觉得没啥问题,至少是问题不大。

 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,这加征的10%,并不是平摊到每个大明子民的身上,是由占有极少土地的绝大数底层百姓和富农,承担了这10%的加派,而数十万之众宗室、藩王、权贵、宦官、勋臣占有大量土地却通过免税政策躲过了加派,再加上士绅地主豪强兼并土地又偷税漏税,地方行政官员胥吏营私舞弊,加税的负担就全部被嫁接到普通农民身上。

  这样一来,朝廷上层官员觉得不怎么重的三饷,到实际的征收过程中,就变成了繁重不堪。这时再加上天灾,三饷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